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14期
编号:13080281
张智伟:二胎时代,我国胎儿期“救心”介入治疗不是梦?(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4期
     未出世的胎儿可以在妈妈肚子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用细如发丝的导管和穿刺针对心脏只有杏仁大的胎儿进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听起来似乎匪夷所思,然而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的专家们在国内领头完成了这一艰难的任务。

    时下,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儿童心脏中心副主任张智伟教授从事着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和治疗,将治疗的节点前伸到“胎儿期”,为一部分需要在胎儿期干预治疗的先心病患儿创造了获得健康的最早机会。

    杏仁大心脏上精准“动刀”

    2016年 9月22日,我国首例宫内心脏介入手术在广州顺利完成,填补了我国胎儿心脏病宫内介入治疗的空白,也标志着广东省人民医院在胎儿严重先心病诊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中奥专家团队的密切合作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一名孕28周的先心病宝宝完成了宫内心脏介入手术,经皮穿刺放入球囊,扩张近闭锁的肺动脉瓣,重新开放了肺动脉瓣膜,促进不发育的右心室继续发育。
, http://www.100md.com
    “开展胎儿宫内介入治疗,最难的是定位。”张智伟教授指出,28周的胎儿心脏非常小,只有一颗杏仁那么大,手术的穿刺针细如发丝,大小仅为1~1.5mm,穿刺针要准确进入胎儿右心室找到肺动脉瓣,难度非常大,谢女士第二次手术时为了配合医生找到合适的手术入路,整整趴了一个小时,才将胎儿调整到适宜的体位,医生必须争分夺秒,用最快的速度进行穿刺,完成手术,手术全程出血不超4mL。

    39岁的广州高校教师谢女士,儿子已经2岁多。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孩”后,她就想再生個孩子,给儿子做个伴,然而“输卵管堵塞”的体检结果却让她难以如愿。2016年3月,谢女士发现自己居然怀上宝宝了。然而,孕21周产检时,彩超显示胎儿右心室、三尖瓣发育不良,肺动脉狭窄严重,几近闭锁。肺动脉瓣膜闭锁,血液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时,受阻返流冲刷右心室,导致心室肥厚、不发育,也使三尖瓣发育不良。如果继续妊娠,胎儿会变成单心室,出生后再行新生儿手术也可能难以完全治愈。不少医生建议放弃,谢女士却想留下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
, 百拇医药
    她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母胎医学科经与心外科、产科专家会诊,认为胎儿具有宫内介入治疗的指征。但是,这项治疗是国际最新的技术,在国内尚无首例,全球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也仅有10家左右。26~28周的胎儿心脏只有一颗杏仁那么大,术者一不留神或胎儿轻微一动,都可能穿破心脏,危及性命。而且,解除瓣膜闭锁后,胎儿最好在宫内继续呆到4周以上,才能让右心室“长回来”。留给手术准备时间不多了。

    幸运的是,医院心外科对胎儿先心介入治疗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且始终与欧美发达国家胎儿先心病专家保持了密切的学术和业务交流,心儿科具有新生儿心脏介入治疗的丰富经验,也为胎儿心脏介入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为探讨最佳手术方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专家通过电子邮件多次与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奥地利专家进行术前讨论,最后决定在胎儿28孕周时开展手术,尽早挽救其发育不良的右心室。

    2016年9月21日早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母胎医学科、心儿科、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心外科、复苏室、心脏手术室等专家都汇集在手术室,由院长庄建亲自指挥整个胎儿心脏介入过程。当超声评估胎儿体位适宜后,中奥4名专家协作开始手术,由于胎儿肋间隙非常窄,穿刺针多次被肋骨阻挡,不能准确穿刺到心脏,当穿刺针终于进入狭窄的肺动脉瓣准备放球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胎儿心率突然明显减慢,收缩幅度减弱。手术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手术团队决定马上停止操作,并采取了必要的药物干预,胎儿心跳在10秒后恢复,但出于安全考虑,专家们决定暂缓手术。谢女士在病房清醒后,医生询问是否愿意再次尝试手术时,她选择继续相信先心团队。次日早上,谢女士再次被推入手术室,专家们安静等待着宝宝活动到最佳体位。有了前一天的经验,这次穿刺针十分顺利地进入到胎儿右心室,球囊导管穿过肺动脉瓣打开,反复扩张2次,超声检测仪清晰显示血液成功流向了肺动脉,手术获得了成功。术后第4天,谢女士恢复良好,复查胎儿心脏超声,肺动脉瓣前向性血流存在,可以出院回家。
, 百拇医药
    2017年3月1日,在先心团队及奥地利专家合作下,另一位孕有先心病宝宝的王女士接受了宫内胎儿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并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顺利生下了小宝宝。孩子出生后就出现了紫绀的症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左右(正常应达到95%以上),一直在新生儿科住院进行密切监测。经过超声检查后发现,虽然宝宝的右心室发育情况得到了改善,但肺动脉瓣依然存在严重狭窄,开放的口径如同一根头发丝一样细小,必须及早打开狭窄的肺动脉瓣才能使血流通向肺动脉,改善紫绀症状,进一步促进右心室的发育。

    面对这一情形,王女士表示愿意继续积极配合先心团队的各项治疗措施。先心病防治团队密切协作,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2017年5月9日是患儿满17天的日子,由张智伟教授主刀对患儿进行了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序贯扩张术。为了迅速打开头发丝一样细的肺动脉瓣,张智伟教授采用了多项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结合常规先心介入治疗方法,不仅耗时大大缩短,同时减少了术中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国内新生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路线。术后即刻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至100%,紫绀症状明显改善。该例患儿的治疗是该院先心团队首创的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再一次成功运用。

    除了宫内介入治疗,胎儿心脏手术还包括产时胎儿手术和胎儿体外循环,为等不及出生后再手术的胎儿提供更多的存活和康复机会。产时胎儿手术是在胎儿出生的同时进行。201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完成了国内首例产时胎儿手术,在剖宫后不断脐带的情况下,为一名32周的胎儿切除了一元硬币大小的心脏巨大肿瘤。而胎儿体外循环则是真正实现在母体宫腔内为胎儿 “动刀”的必备条件,目前国内外都仍处于研究阶段。广东省人民医院出动多学科团队,为首例胎儿宫内介入手术保驾护航。该院专家正在进行胎儿体外循环的相关研究,前期实验已证实动物胚胎有存活的机会,这一研究已与国际水平接轨。, 百拇医药(费菲)
1 2 3下一页